欢迎访问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
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http://zzzy.sdcourt.gov.cn

以一流司法服务 深度赋能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

2022年03月25日
作者:枣庄中院立案庭管理员
打印 分享到:

 
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近年来,市中区法院坚持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《市中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》《市中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落实方案》,围绕“保护中小投资者”“办理破产”“执行合同”三项牵头指标,依法履职尽责,主动担当作为,在优化营商环境、助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法院智慧和力量。

一、高站位推进,扬起“服务帆”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,出台《市中区法院服务“工业强区、产业兴区”三年倍增计划十条举措》,制定《市中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动态任务清单》,明确目标责任,细化工作举措。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下设综合协调组、执行合同组、保护中小投资者组、办理破产组等6个工作专班。每个专班设一名联络员,纵向接受市法院条线指导、横向联络调度我区二级指标责任单位,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联动、高效推进。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帮扶企业制度,主动对接魔意智能制造科技中心等7个重点项目企业,推进“惠企纾困”零距离。充分发挥人民法庭“前沿阵地”作用,孟庄法庭在康力医疗公司设立“法官服务工作站”,齐村法庭联合齐村司法所在盛北商贸城成立“诉源治理工作站”,搭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平台,积极当好企业和投资者的法律向导。开辟涉企诉讼“绿色通道”,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、高效、便捷司法服务,审执结涉企案件4747件,平均办案天数27.4天。

二、法治化处置,建立“急救站”。充分发挥破产保护和拯救功能,维持企业营运价值,拯救困境企业。制定了《市中区法院破产案件简易快审操作指引》《关于规范破产审判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实施办法》等4个文件,优化破产案件办理程序,构建破产审判工作新模式。推进“山东雅博科技”破产重组案件快速审理,创新关联企业(雅百特科技有限公司)重整方式,1001名债权人参加“线上”债权人会议,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债权以现金支付方式全额清偿,破产重整成功当日公司股票实现涨停。探索对“鑫和置业”预重整,引导管理人勤勉经营管理、妥善维护企业资产价值,最大限度降低重整成本、提高重整成功率,保障1400余户购房户的生存权。加快推进“僵尸企业”出清,受理的远东农科、龙岳机床等4家公司均全部进入资产处置阶段,预计可盘活土地资源155亩,化解不良资产7亿元,妥善安置职工714人。

三、一站式服务,铺就“快车道”。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,实现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“1+1>2”的效应。实行“肩并肩”代办,协助当事人完成网上立案、保全、鉴定申请等事项510件次。全面推广电子诉讼,让群众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,受理网上立案申请13754件,通过电话、微信等方式线上送达27311件次。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,接听服务热线539次,落实工单派单制度,确保打得通、找得到、问得清、办得了。创建“源头解纷+分流提速+简案快审+类案专办+繁案精审”递减式解纷机制,诉前化解案件1232件、同比提升2.1倍,收案数量10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。组织成立9个“员额法官+法官助理+书记员+人民调解员”新型速裁办案团队,审结了全院55.1%一审民事案件,平均办案天数18天。积极参与金融、道交案件行业治理,指导调解了“双网”融合试点开展后全省首例金融消费纠纷,道交事故案件收案数量同比下降19.5%。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、腾房清场等活动,借助“公安天网”、“不动产查控专线”加大司法查控力度,实际执行到位率45.86%、高于全省平均21.55个百分点,执行和解工作经验被省高院推广并被市委政法委列为政法创新事项。

四、全流程监管,举起“风向标”。充分发挥审判管理“风向标”“晴雨表”作用,以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,助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法治高地。规范审限变更审批程序,印发《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审限变更及结案报批程序的通知》,审限变更、延长等申请由“一把手”审批,严防“庸散懒拖”影响诉讼效率。建立审限预警制度,实行“日调度、周督导、月通报”,严格控制简易程序案件和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理周期,审管办对即将审限届满案件提前15天催办,对审限不足1周的案件由分管院长、院长直接督办,审限内结案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。全力压缩办案周期,定期召开“长期未结、超审限案件”专题法官会议,分析症结、解决难题,防范长期未结案件的关口由原来10个月,逐渐前置为简易程序3个月、普通程序6个月,平均办案天数进一步缩短至34.75天。规范网上委托鉴定,诉前鉴定评估354件,网上委托鉴定率达99%

五、多载体普法,搭好“宣传台”。打好“线上+线下”法律宣传组合拳,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法治宣传模式,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坚持线上宣传“不打烊”,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受众多、传播快、覆盖面广的优势,在法院“两微一端”上创建优化营商环境专栏,推出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影响力的先进经验、实践案例20余篇,最大限度赢得群众认可、汇聚社会合力,努力形成人人关心、关爱、关注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。坚持线下宣传“不走样”,深入开展“大调研、大走访、大调处”活动,围绕董事责任制度、股东权利、诉讼便利度、所有权和管理控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内容,编发《现代企业制度指引》200余册,开展企业调研26人次,普法宣传5场次,征求意见23条并及时转化为服务企业的“硬措施”,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司法助力。

 

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